1948年9月,重庆歌乐山下的渣滓洞监狱迎来了一位特殊的新犯人。这座由国民党军统局控制的秘密监狱,素来以残酷迫害共产党人而臭名昭著,被关押在此的政治犯往往难逃一死。然而这位新来的囚徒却受到了令人诧异的优待——不仅普通狱卒对他毕恭毕敬,就连以残暴著称的渣滓洞负责人徐远举也多次亲自前来劝降,甚至承诺只要他点头,就可以立即获释回家。但这位名叫罗广斌的年轻人始终不为所动。
罗广斌1924年出生于四川忠县一个显赫的国民党官僚家庭。他的父亲是当地颇有声望的政府官员,母亲也出身名门,家中拥有数百亩良田和众多仆役。按照常理,这样一位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少爷本该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,但1940年发生的一场感情变故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。当时16岁的罗广斌爱上了一个贫民家庭的姑娘,两人情投意合准备结为连理。然而这段纯真的感情却遭到了封建家庭的强烈反对,他的父母以门第之见强行拆散了这对恋人。更令人痛心的是,为了纠正儿子的错误思想,罗广斌被家人软禁在家中,整整三年不得与外界联系。这段刻骨铭心的经历,让年轻的罗广斌第一次深刻体会到封建礼教的残酷,也埋下了他日后投身革命的种子。 命运的转折出现在他遇到地下党员马识途之后。这位革命引路人慧眼识珠,将罗广斌带到昆明联大附中就读。在这所进步思想活跃的学校里,罗广斌如饥似渴地吸收着新知识、新思想。1945年一二·一惨案发生时,他亲眼目睹国民党特务血腥镇压学生运动,这让他彻底认清了反动政权的本质。1948年3月,在江竹筠(江姐)和刘国志的介绍下,罗广斌光荣地成为中国共产党候补党员。然而就在他准备为革命事业大展拳脚时,却因叛徒出卖被捕入狱。 令人意外的是,罗广斌在狱中受到了特殊对待。这主要得益于他显赫的家庭背景——他的兄长罗广文时任国民党川军兵团司令。残暴成性的徐远举碍于这层关系,既不敢严刑拷打,也不敢擅自处决,只能想方设法劝降。他甚至找到罗广文,希望这位司令能管教弟弟。罗广文虽然疼爱弟弟,但也要求让他吃点苦头改变立场。面对徐远举开出的优厚条件——只需承认党员身份即可获释,罗广斌始终坚贞不屈。更令人动容的是,当1949年初狱中党组织建议他利用家庭关系出狱时,他毅然选择留下与同志们共患难。 在最后的生死关头,罗广斌不仅成功策反看守带领19名同志突围,更将狱中烈士们用鲜血凝成的狱中八条托付带出。这段刻骨铭心的经历,后来成为他创作红色经典《红岩》的重要素材。从锦衣玉食的少爷到铁骨铮铮的革命者,罗广斌用自己传奇般的人生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信仰与坚守。 发布于:天津市优配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